10年前,大多數的家庭都還依賴數據機撥接上網,當時甚麼叫做iPod、平面電視及任天堂Wii根本沒人曉得。
隨著時代進入2010年,消費者期望看到的是更多具有革命性的商品
也就表示會有更多,過去被視為重要的產品被淘汰以及取代
例如租借DVD、實體書、報紙以及雜誌等等,它們的佔有率將持續下滑。
另外近年來由於各國大力提倡綠能,因此會影響大多數家庭購買車子或是家電的意願
因此,當產品出現銷售量下滑時,這就是表示這項產品可能有過時的跡象了!
以下就是SmartMoney所整理出來10項不值得在2010年購買的產品,僅供大家參考
一、DVD及相關產品:
你上一次到影音出租店租片是甚麼時候了呢?
去年9月,美國百視達公司計劃在2010年底前,關閉約22%門市;相較前年同期,百視達第三季的營收掉了21%。
往後的租片行為將會從實體店面轉到線上租片,如Netflix以及Time Warner Cable,他們都提供了線上電影的服務,費用便宜又沒有租片日期限制。
誰還要去實體店面租片?
二、家用電話服務:
雖然大多數的人仍然都有家用固定式電話,但是最終仍然會被行動電話或是網路電話取代。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局的研究統計至2009年上半年,美國五分之一的家庭(大約為22.7%)擁有行動電話但是卻沒有室內電話,此一比率遠高於2006年同期(約為10.5%)。
尤其是網路電話隨著網路速度變快,變得越來越普遍,如SKYPE或MagicJack,只要你有電腦,將專用電話插進USB就可以上網撥電話了。
三、外接式硬碟:
未來隨著網路世界的進步,會有更多資料可以從網路下載,如音樂、影片等等。以前大多數人選擇購買多顆硬碟來保存資料,但是攜帶卻不方便。
因此另一種儲存方式就延伸出來了,越來越多使用者將資料上傳到網路硬碟,不僅容量大、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攜帶方便!
例如Carbonite.com與Mozy.com等網站就提供此項服務,使用者不用擔心哪天硬碟突然壞掉,將自己的簡報搞砸。
一般來說,購買一顆基本的硬碟大約需要七十美金,但是使用網路硬碟服務,一年只需五十五美金左右,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四、智慧型手機並無大獲全勝:
過去幾年,有不少標榜具有與iPhone或黑莓機相同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卻無法擁有同樣迴響。
由於此項因素,可能導致減少開發相關手機的應用軟體。
根據ComScore在去年12月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黑莓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美國本土)達4成,其次是iPhone的25%。
另外就是計畫在未來3個月內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中,有51%計畫購買黑莓機,有20%打算購買iPhone,其他品牌的智慧手機只有少數的5%~1%。
誰說大家都喜歡智慧型手機呢?
五、陽春型數位相機:
過去十年來,數位相機是不可或缺的消費性電子產品。
然而,近幾年來,陽春型的數位相機卻逐漸被另外一種新型的數位相機所取代,即是SLR(俗稱單眼相機)的數位相機。
雖然體積較大,但是所產生的影像品質卻優於一般的數位相機。
不過缺點是價格太貴,不易被大眾接受。
六、訂閱報紙:
過去幾年對出版業界可以說是嚴峻的寒冬!
根據美國報業協會統計,光是2008年,美國報業廣告收入下降了17.7%,另外發行量稽核局也公布了一項數據,2009年的四月到九月中,379家不同報紙的每日報紙發行量總計也掉了10.6%。
雜誌也不惶多讓,去年美國有一共有360本雜誌停止出刊。出版商表示,去年上半年與2008年同期相比,廣告量就掉了27.9%。
更多人選擇在網路上看免費的新聞、電子書和雜誌,或是收集資訊。
亞馬遜所出產的KINDLE雖然售價昂貴,但是大家越來越習慣所謂的一站式資訊來源了!
七、CD唱片:
回想一下,您上次走進唱面行買CD是什麼時候的事?
過去10年是唱片界最悲慘的10年,先後遭到Napster以及iTune的打擊,它們提供更便宜的價格以及便利性來吸引消費者。
在美國,包括VIRGIN唱片關閉不少賣場,以前大家所熟悉的淘兒唱片也在2004年宣佈破產!
CD已經是個過去式了!
八、全新的大學教科書:
除非你有強迫症,非得使用全新的課本,否則你可以選擇更便宜的方式買書。
在二手書店中,你可以用原價的一折到三折的價錢購買同樣的教科書。在許多大學的書店也有販賣二手教科書。
還有一項新的選擇,可以上網購買所謂的電子書,或是透過網路下載免費的版本,也有租書網站提供租書服務。
九、耗油車輛:
油價居高不下一直是過去幾年的大眾心中的夢饜。
在高漲的環保意識與高油價之下,全球車商都在發展省油車與使用替代能源的車子,過去那種大量耗油的汽車,不再是消費者所想要的交通工具。
根據美國能源部的研究指出,比較省油的車款是Honda Civic Hybrid,市區內每加侖可以跑四十英里,在高速公路上則可以跑四十五英里(理想值)
福斯的JET以及GOLF(柴油版)則是30/41, Toyota Prius hybrid 則有51/48的優異表現!
十、非節能房屋及家電用品:
10年前,買房子以及室內裝潢或採購家用品,著重在功能及美觀上,現在多了一項要素:能源效率。
目前在美國促銷最多的產品,是那些得到 Energy Star「能源之星」認證與符合最新聯邦環境標準的產品
與傳統產品相比,這些產品雖然價格較高,但在加熱或是降溫的方面卻更為省電!
另外,美國政府為了提倡大眾購買節能產品的意願,提供高達1500美元的節能家電升級採購的減稅優惠。
相較之下,台灣只有三千元的消費券.......
本文作者 :AnnaMaria Andriotis
相關網站:Smart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