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Nishinaka 畢業於UCLA的藝術設計學院,他會開始製作紙雕完全是個意外。他說:我一直以來都想當個畫家,當他在讀書的時候,他同時在研究圖像設計以及時尚繪畫,突然他發現,紙是一個很好的材料,自此之後他便開始大量使用紙來創作。他稱這個時間是他的"啊哈時刻"
除了創作以外,他更與許多國際大廠做合作,如可口可樂、VISA、HONDA等等。
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精湛的作品吧~
Jeff Nishinaka 畢業於UCLA的藝術設計學院,他會開始製作紙雕完全是個意外。他說:我一直以來都想當個畫家,當他在讀書的時候,他同時在研究圖像設計以及時尚繪畫,突然他發現,紙是一個很好的材料,自此之後他便開始大量使用紙來創作。他稱這個時間是他的"啊哈時刻"
除了創作以外,他更與許多國際大廠做合作,如可口可樂、VISA、HONDA等等。
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精湛的作品吧~
現在的相機推陳出新,從早期的底片相機到現在的千萬畫素數位相機,變化之快的讓人目不暇給。
而今製作相機的技術也越來越先進,不只可以使用塑膠來製作外殼,甚至還有使用金屬來製作的呢~更別說有些更騷包的朋友將相機貼滿水鑽的。
但你有想過相機也可以用紙板來做嗎?來自美國的雕刻家及畫家Kiel Johnson,他將這個瘋狂的點子動到相機上面,不管是早期的8釐米攝影機或是近年流行的DSLR都可以用紙板做的維妙維肖。
當然,他的作品只能純觀賞,不能拿來拍照啦。而Kiel Johnson他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畢業於加州長灘大學的藝術碩士,他的作品也更是獲獎無數,許多收藏家搶著要收購他的作品呢!
一般市面上所販賣的美式咖啡壺,就是一支看起來黑黑的毫無美感的壺。
今天的有設計有差要來幫大家介紹一款簡約大方的咖啡壺,名為Friend’s Coffee,由設計師Cohen Roey所設計。
使用了白色為主體,讓人感覺清爽且明亮,方方正正的造型一點也不突兀。上面的咖啡壺直接接在底座加熱,在下面還設置了一個小空間存放四個小馬克杯。
而整個底座可以當作托盤,直接將咖啡端到桌上跟大家一起享用快樂的午茶時光,真的是輕鬆又愜意阿!
Mark Evans說:沒有任何藝術比得上直接拿刀在皮革上面雕刻更能發現原創性。
他僅利用幾把刀子,直接在大張皮革上面或雕或刮,就這樣一幅幅令人驚豔的大型作品就完成了。雖然是直接在皮革上面製作,但是不論是光影或是那種律動感都十分精緻細膩。
也因為他的作品得來不易,價格也超不平易近人,不過擺一幅這樣子的作品在家裡,感覺就超有FU的阿!
現在很多人提倡創意,文創產業也是近幾年才逐漸抬頭,各間學校也紛紛設立了設計學院以及相關科系,大家一心就是想要改造台灣,讓台灣不只是個代工島。
當然這樣子的觀念是對的,但是如果整體環境以及民眾的觀念不變,那麼這些可憐的小小設計師只會被可怕的洪流所吞沒,這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行的。
而創意滿街跑,很多創意都能夠在街頭被發現,不經意的抬頭或是呼嘯而過的公車上都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發生。
我們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可以輕易的從四面八方接收到最新的資訊,例如網路、報章雜誌等等。
但是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讓紙本逐漸被淘汰,有很多報紙也因為這樣面臨了關門大吉的命運。最近平板電腦又開始流行,時下最夯的IPAD、還有三星的galaxy tab,甚至是即將推出的黑莓Playbook更是一絕。
這些平板電腦推出之後,想必會讓這些報章雜誌更難繼續經營,因為他們又重又不環保,印製大量的報章雜誌需要油墨,而且要砍掉很多的樹。而這些平板電腦正好解決了這些令人詬病的問題。
就拿PPAPER來說好了,目前他們出刊至一百零一期,如果你是他們的忠實讀者,那麼你就會有一百零一本雜誌擺在家裡面,但是會拿起之前的雜誌起來看的機會卻是少之又少,最後淪落為家裡書櫃的一疊裝飾品。這些雜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堆在家裡面又很佔空間,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DIESEL給人的印象向來都是年輕、乖誕不羈,帶點自由。而他們的廣告也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這次DIESEL利用全球暖化的議題,製作了這一系列帶著諷刺且尖銳的廣告。內容傳達出:即使全球暖化,也不能停止我們的生活。
就算是北極冰層融化,長滿熱帶植物的巴黎,金剛鸚鵡取代威尼斯的鴿子,南極變成熱帶海洋,倫敦變成小島,里約熱內盧跟紐約被洪水覆蓋,萬里長城被沙漠包圍,拉西莫山變成熱帶天堂,我們一樣可以穿的時髦且流行。
全球各地有很多的設計活動,只要你跟設計有關,就一定會想要去參觀,例如赫赫有名的米蘭家具展就是其一。
另外一個全球設計界注目的年度盛事之一~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也在今年9月18日到9月26日為止的9天內展覽完畢,總共有超過 200場的設計相關活動在倫敦舉。令人眼花撩亂。
說到倫敦設計節,最早是從2003年開始舉辦,到今年已經是第8年了。據統計,去年(2009年)倫敦設計節活動期間,估計有30多萬人參加相關活動,另外有約100萬人次參觀位於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和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的公共裝置藝術,更有來自50多國的遊客前來英國,是專程參加倫敦設計節活動。
以上的資料來自瘋英國,裡面有很多關於英國的資訊,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台灣人有喝茶習慣的比比皆是,尤其是坐辦公室的朋友,辦公室裡面冷氣冷到要結凍,這時候最好拿個茶包,沖一杯熱熱的茶溫暖一下。
而茶包外面的包裝通常都是印上品名,或是公司名稱、內含物等等資訊。頂多就是弄點花紋上去,交差了事。
Yuree S. Lim 和Jieun Yang這兩個設計師卻突發奇想,將外包裝設計成有立體花紋,當你將茶包泡完之後,放到外包裝上面,剩下的茶湯就會將立體花紋染色。
原來,泡茶也可以很有趣!
今天來點輕鬆一點的話題,跟大家分享一個超酷的廣告。
通常游泳池或是水上樂園的廣告大都是請一些身材姣好的比基尼辣妹來演出。然後之後就會有人出來批評這廣告又在物化女性,應該要拿掉之類的。
如果說到水上樂園,最受歡迎的設施一定是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驚險划水道了,從高處一衝而下的那種快感,真是無可比擬阿!
在拉丁美洲有個水上樂園,他們便用了這個點子來做廣告。當你用時速一百零五公里從十四樓往下衝,只有一個字;爽!
創意當道,惡搞有理!
這句話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現在每個人都比創意,彷彿只要稍微沒有一點創新就會被淘汰。但是太有創意未嘗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有時候越傳統的東西反而更有價值。
但是有時候越老派的東西卻是更好用、更經典。例如大同電鍋就是一絕。
而購物袋的創意也已經有很多人玩過了,就不多說廢話,往下看吧!
相信大家小時候一定都有玩過積木,尤其是樂高系列。後來還推出了一種遊戲叫做疊疊樂,那真是一個考驗人心以及友情的玩具阿!大家像發瘋似的殺紅了眼,就是要置對方於死地。
現在,設計師Christopher Daniel把這個概念延伸到沙發上,設計出這款VUZZLE CHAIR,一共由五十九塊沙發塊所組成,每個沙發塊內都有強力磁鐵,可以緊緊吸附住彼此。將中間的十三塊沙發拆掉之後,就會變成扶手沙發,拆下來的沙發塊,還可以隨手拿起來攻擊別人,真是充滿了趣味與舒適阿。
但是請注意,千萬別搞丟任何一塊唷!
如果提到既美麗又危險的事物,大家會想到甚麼? 大多數人應該第一個會想到玫瑰花吧。但有另外一種生物也可以這樣形容牠,水母。
猶記得法蘭第一次在海邊看到水母,還想說這是哪家的小孩忘了帶走的玩具,一拿起來就被刺傷了,刻骨銘心的經驗。
雖然水母會傷人,但是看牠在水中浮游時的姿勢,有種目眩神迷的感覺,尤其是一整群的水母那更是驚人。
而Roxy Towry-Russell也推出了名為《Medusae Pendant Lamps》的系列吊燈,也就是水母吊燈,如果你很喜歡海洋,不彷考慮買幾個回家當裝飾。
到泰國旅遊的時候,相信大家一定會買很多紀念品回家。不外乎是許多品牌的特價品,如Levis或是曼谷包等等。但是下面這種肥皂花卻是比較少朋友會購買的一項紀念品。
原本這項技藝是在泰國清萊當地的小農村裡面流傳,農民們在平常不忙碌的時候,就會隨手拿起肥皂,東刻刻西刻刻,藉由這個動作來練習他們的雕刻技術。
慢慢的,這項技藝漸漸轉變成一種藝術創作,並且居民們開始將這些美麗炫目的肥皂花拿到當地夜市販賣給觀光客。而肥皂花的呈現完全是取決於雕刻師傅的手藝以及技巧,這是一項非常繁複的工作,但是這項技巧卻因為世代的轉變漸漸的失傳。真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阿!
看著這些栩栩如生的肥皂花,真的買回家後應該也捨不得用吧!
現在的燈具千變萬化,各式各樣不同款式都有,看你的需求是甚麼,例如你可能需要念書,就要有個檯燈或是閱讀燈。想要讓家裡面的氣氛更好,就會需要投射燈或是間接照明。
古時候的人生活於沒有電的情況下真的很困苦且不便,他們只能點著油燈或是蠟燭,挑燈夜戰。為了要省錢還得鑿壁取光,最後成為響噹噹的人物。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出現在現代社會,說不定很多小朋友連這個故事都沒聽過!?
廢話說太多了,我們來看看這款由美國設計工作室MADLAB所設計出來的這款看似像哪部電影裡面的外星生物的吊燈,名為Bacterioptica。
這款吊燈可是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它會依照家庭成員的使用狀況以及時間,來自我決定甚麼時候該開燈或關燈,甚至是光線的強弱都會自我調整。而整個燈使用了一萬五千英呎的光纖製成,那種線條的流動在加上燈罩看起來像個培養皿,彷彿就像某種有機生物體一般。
近年來由於日本手工藝文化流行,在坊間餐廳的櫥窗都會放上許多食物的模型。是為了讓消費者更能夠清楚的了解這道菜到底是長怎樣,好有個心理準備,以免踩到雷。
這些模型做的維妙維肖,如果不是看到一雙筷子飛在空中,還真分不出來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何苦呢?
而下面這些手機吊飾更令人吃驚,一方面真的是像到不行,重點是她的食物都充滿著中國風,有超多中式甜點,令人垂涎三尺啊!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驗,是別人無法取代的。
也有一個說法是,當你在臨終前,眼前會有跑馬燈在閃!? 就像電影一般,一生的經歷在剎那間就播送完畢。
你又是怎樣演好你的角色呢?
美國攝影師&畫家 D.Yee,他拍攝了一組作品名為《Life as Cinema》(生活宛如電影),這組作品是他遊歷了英國,挪威,冰島及智利等地才完成的照片,他可以在各個角落中發現到一般真實生活卻有如電影般的情節畫面,其作品充滿情緒張力,但你卻不易覺察這是人為的作品。
水底世界總是深不可測,關於水的冒險故事也多的不勝枚數,例如神鬼奇航&一起航向偉大的航道就是。
而在體育項目裡面也有很多關於水的項目,像很多人一定有聽過菲爾普斯,那傢伙根本就是魚不是人了。
也有人說水上芭蕾是最美的一個項目,看那肢體的律動,身體的一致性,簡直無懈可擊。
而美國的攝影師Michael Howard,他也很喜歡搞這套,水下攝影。藉由水裡塑造出來的無重力感,擺出各種看似不可能的動作,讓人感到虛無飄渺。